谷雨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六个节气,也是本年春季的最终一个节气。此刻,春天将尽,夏天将至,降雨增多,雨量充足,有利于谷物成长,故有“雨生百谷”之说。
穆湖莲叶小于钱,
卧柳虽多不碍船。
两岸新苗才过雨,
夕阳沟水响溪田。
屋上鸠鸣谷雨开,
横塘游女荡船回。
桃花落后蚕齐浴,
竹笋抽时燕便来。
这是清初诗人朱彝尊一首咏谷雨的佳作,描绘谷雨节气春光明媚,山川叠翠,花鸟纷至,一派活力。
谷雨节气的风俗丰厚多样。如摘茶,此刻人们会去茶山摘新茶,称之为“谷雨茶”和“清明茶”,有清火明目之成效。谷雨节气前后,也是牡丹花开的重要时段。牡丹为花中之王,冠绝一时,更是春日盛景。在北方,谷雨节气还有食用香椿的风俗,此刻的香椿营养价值很高。
谷雨好时节,天然不会无好戏。京剧《御碑亭》及昆曲《牡丹亭》,便是其间的代表作。
上海京剧院史依弘(右)、金喜全《御碑亭》
《御碑亭》:亭前细雨正人德
京剧《御碑亭》是一出经典骨子老戏,在民国初年,更是梅兰芳大师的擅长剧目。这个戏不光具有很多国内粉丝,在日本还有很多的女人粉丝,这和该剧的剧情有很大联系。
《御碑亭》叙述了这样的故事:明代,浙江金华举人王有道,离别妻孟月华及妹淑英外出赴考。孟月华归宁上坟,又虑家中仅小姑一人,便偷离母家。不想归途遇瓢泼大雨,无法避雨于御碑亭。复有一青年学子柳生春也来此避雨,见孟氏先在亭内,便立于亭外廊下。孟氏心甚惊骇,恐该生非礼,然一夜大雨,该生却终宵未交一语。雨止天明,柳生春先行离去。孟氏感其守礼诚恳,归家后将此事告之淑英。王有道考毕归来,淑英奉告此事,并语带讥讽,有道闻之认为大辱,愤而休妻。孟氏百口莫辩,惟有含冤忍辱。这以后,王有道及柳生春均中进士,参谒房师申嵩时,申追问柳生春生平有何积德之事?缘以柳文字平平,惟其三弃其卷而仍杂于卷中,故异而取之。柳以御碑亭避雨事相告,有道始明本相,遂急趋岳家迎孟氏归来,再三谢罪方得妻体谅,并将妹子淑英嫁与柳生春为妻。
《御碑亭》剧情弯曲跌宕,悬念丛生,百感交集,饶有风趣。最终,不只一对别离夫妻从头聚会,和好如初,并且还成果了一对新婚夫妻。“洞房花烛夜,蟾宫折桂时”,旧时称考中进士为“大及第”,娶得新妇为“小及第”,都是大喜之事,满意之时。故此,此剧又叫《金榜乐·大团圆》,常常在大年初一时作为吉利戏扮演,此刻戏名便不再用《御碑亭》,而必定用《金榜乐·大团圆》这一火红喜庆之剧名。
这样一出蕴含了中华民族传统道德观,滋润了“正人慎独,不欺暗室”礼教的戏曲,特别遭到日本女观众的喜欢。梅葆玖先生曾说起,其父梅兰芳先生1919年第一次赴日本巡回扮演时,剧目非常丰厚,有传统戏、新编歌舞戏,新老统筹,昆乱偏重。但是最受日本观众欢迎、扮演场次最多的,却是传统老戏《御碑亭》,在东京帝国剧场连演三场,俱是爆满,一票难求。后到大阪扮演,又贴出了《御碑亭》,相同极受日本观众欢迎。1924年,梅兰芳先生第2次拜访日本扮演,在东京帝国剧场再度贴演《御碑亭》,成果和此前相同,观众酷爱,反应强烈。为什么会有如此骄人成绩?笔者认为首要和这出戏的内容,及其反映出的价值理念有极大的联系。来看该戏的日本观众,大部分是日本的中老年妇女。她们看到戏中的女主角孟月华贤惠安静,谨守妇规女戒,在婆家,对自己的老公、小姑无微不至,酷爱有加;在娘家,对自己的爸爸妈妈孝顺敬重,膝下承欢。可就由于想念小姑子的安全,仓促返家遇雨,然后引出这一场风云,无辜遭休弃,衔冤含耻辱,无从申辩,真是不幸可叹。其时的日本妇女地位低下,从事深重的家务劳动,受压迫极重。她们从孟月华的遭受中看到自己的影子,因而怜惜她、怜惜她。而当最终孟月华湔雪委屈,夫妻团圆,特别是看到果断蛮横、大男人主义的王有道向自己的妻子下跪求饶时,她们应是心境痛快、感到满意。这样的反应和作用,大约也是梅兰芳先生始料未及的。
据记载,《御碑亭》最早见于光绪十二年(1886),名伶孙菊仙、陈德霖、王桂花(即名小生王楞仙)等或在清宫内,或在民间茶园屡次扮演该剧。或有更早见于京师舞台的扮演,但笔者未见记载。清末后老生“三鼎甲”除孙菊仙外,谭鑫培、汪桂芬也均与名青衣陈德霖、孙怡云等演过这出佳剧。从该剧的唱腔均为“西皮调”看,此剧似是汉剧带进京来,复通过京化而成。但是,汉派老生权威余三胜所唱的42出京剧老生戏中,竟没有这出《御碑亭》,或许是其时没有可心的青衣为他配戏的原因。
真实把这出讲人道、讲性情的佳剧唱红了的,是梅兰芳。前期梅先生与王凤卿联袂扮演此剧,不知迷倒了多少京沪的戏迷。那时梅先生年青,刚才20多岁,扮相极端美丽妩媚,有一股大家闺秀的滋味,大气高雅,贤淑安静,真是“比花解语,比玉生香!”那时梅先生的喉咙也是宽亮甜媚,乐感极强。“避雨”一场特别精彩。孟月华因想念家中小姑子,故偷离娘家,不告而别。行至途中遇雨,急行中,其动作如风摆荷叶般轻盈。“圆场”中,所唱虽是不上板的“西皮摇板”,在于亭中猝见生疏男人时的几段唱,也是快节奏的“二六”和“流水”,没有什么大腔,但梅先生却能把节奏、神韵和人物焦虑、惊骇的心境唱出来,功底不可谓不深沉。而扮演柳生春的,是相同年青的闻名小生姜妙香,他其时也是一条好喉咙,和孟月华的对唱,相同是快节奏的“流水”,腔调铿锵,趁热打铁,两个人真是相得益彰,工力悉敌。王凤卿扮演王有道,他纯宗汪派,是名老生汪桂芬的学徒,嗓音嘹亮刚毅,力量充分,描写这个腐儒气十足的穷举人,可谓是活灵活现。
后来,这出戏成为梅兰芳和谭富英联袂协作的好戏,之后又成为梅葆玖、谭元寿和叶少兰三位艺术家协作的一出绝妙好戏,为中国京剧史留下光芒的一页。
北方昆曲剧院魏春荣《游园惊梦》
《牡丹亭》:院子深深困春心
昆曲《牡丹亭》是明代大剧作家汤显祖的创作,撒播六百多年久演不衰。其间《游园惊梦》一折,更是妇孺皆知。故事讲的是:宋代,南安太守杜宝请老学究陈最良任教爱女杜丽娘,命丫环春香伴读,灌注“后妃之德”。与杜宝希望相反,丽娘却神往自在,无心读书。丽娘深感闺中孤寂,与春香私去花园赏春。花团簇拥,断井颓垣,更引起丽娘无限慨叹,游兴未尽而归。丽娘悠然入梦,梦见与一秀才相会在牡丹亭前。群花翩然起舞,赞许这对纯真挚诚的青年之爱情,志同道合,梦中成婚。
《游园惊梦》是昆曲艺术中的一枝永久怒放的奇葩。这一折戏中,进场的首要人物只要杜丽娘、柳梦梅和春香,但盛过千军万马。当杜丽娘带着春香斗胆逃出书房,来到自家花园,看到满园春光时,一句“不到园林,安知春光多么?”拉开了步入另一美丽国际的前奏。下面,便进入到中国戏曲美学扮演的极致,杜丽娘演唱的几支曲子,文词美极了,一曲《皂罗袍》,数百年来不知迷倒了多少文人雅士、闺阁秀女:“本来花团簇拥开遍,似这般都授予断井颓垣,良辰美景怎么办天,便赏心乐事谁家院?朝飞暮卷,云霞翠轩,雨丝风片,烟波画船,锦屏人忒看的这时光贱”。
杜丽娘那明媚美好的歌声,配合着春香婀娜曼妙的舞姿,欢欣鼓舞,声情并茂,几乎便是在观众的眼前展现古典名画。虽然是颓垣断井,但是没有这破落的残园,哪能显得那姹紫嫣红之春光的可贵?
笔者看过许多昆曲名家的这出绝剧,有江苏昆剧院获“张三梦”美誉的张继青,上海昆剧院的沈凤英、俞玖林,北方昆曲剧院的魏春荣、邵峥等扮演的这折“游园惊梦”,那真是大饱耳眼之福。而梅兰芳、梅葆玖父子的这折戏,在《梅兰芳舞台艺术》影片中展演,那几乎便是神品,心随景移,回视流离,把园中大天然的现象全都勾画出来。昆曲名家的扮演,有的已通曩昔十几年,乃至二十年,但那高雅动听的演唱,那细腻逼真的身段,至今仍留在回忆中。
这折戏将完毕,杜丽娘演唱的“结尾”:“困春心,游赏倦也不索香薰绣被眠。春啊!有心境那梦儿还去不远。”短短数语点题,体现了其时的青年男女争夺特性自在、婚姻自在,但封建主义的爸爸妈妈之命、媒妁之言,仍然如泰山压顶,步步设防,让真情成了一场幻梦。制图 吴薇
来历:北京晚报·五色土
作者: 张永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