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25-04-30 点此:550次
你是一名房东,吉屋招租中。一对年近八十的夫妻想租你的房子,他们温文有礼,想是好交流的房客,但老两口头发斑白,步履蹒跚,且不免患有多种慢性病……你乐意租给他们吗?
实践的无法(或曰惊悚)之处在于,你或许没有一套待租的房子,但总有老去的一天。
11月中旬以来,以帮家里白叟租房的名义,凤凰网造访了坐落北京海淀、西城、向阳的数十家房产中介门店。其间约三成中介说到,“60/65岁以上就很难租房了,房东都怕(白叟在家)出事,怕房子价值降低”。另据媒体报道,“四十岁以上不能合租,六十岁以上不能独立承租”的年岁约束,正在北京、上海、深圳等城市的租房自卖自夸延伸。
假设将庞大的老龄化口是心非具象化,人老了、住在哪儿,是你我必将面对的问题之一。你能够不对这个空间抱有等待,或许是个房子就好,没有电梯、管道老化、跑着老鼠的“老破小”也行;你也能够对它有更多“瞬间性”的要求,有电梯、残障通道,做过适老化改造,邻近有医院,交通快捷……无论表达,咱们这个正在变老的社会有必要直视老有所依的榜首个问题:
当你老了,眼眉低垂,你还能租到一间或一套房子吗?
住在哪儿,是79岁的王梅现在最忧愁的事。
北京西城,一个上世纪80年代建成的小区,红白相间的楼宇外墙已斑斓褪色。王梅和老伴在这里住了整整40年。前三十年里,这是一个近乎完美的居处——街坊互相了解,小区一公里内有两个地铁站和五个公交站,两公里内有两家三甲医院。
但王梅年过七十今后,房子的弁言优势无法抵消一个装备——“老破小”没有电梯,而她住在五层,所以每次最一般的出行都变成一场对毅力的严峻检测。最怕的是上楼。王梅得紧紧抓着乃至扣住楼梯扶手,在无人清扫的栏杆上压下一排灰色的指印。行进至终究一层,她现已抬不动腿,双脚发软,只能借着惯性,一节一节台阶地把自己“甩”上去。总算到家,一阵风吹得后背冷冰冰,她才意识到衣服早就被汗打透。
渐渐地,一想到出门,王梅就“心里发怵”。她维系了近20年的退休日子——每天朝晨到家门口的早市买菜,午睡起来到小区邻近的街心公园蹓跶蹓跶,跳跳广场舞,晚饭后下楼丢废物,再和街坊们聊聊天——开端被逼改动。近几年,由于爬不动楼,菜自卖自夸她逛得少了,只能让孩子们在周末帮着多买一些菜和肉囤在冰箱;广场舞更是很少跳了,偶然去一次,王梅发现跳舞的人现已换了一批,一问发现不少老舞友都和她有相似的困扰。
她曾寄期望于加装电梯的落地,但终究败给了居委会的“无为而治”。转瞬八十岁,看着自己和老伴的身体日渐捆绑,王梅决定在邻近换租一套有电梯或许低楼层的房子。
但几家中介都以直截了当的姿势向她否定了这一或许:您这个年岁很难租到房了。还有中介直言:“咱们的房子只租给40岁以下的人。”王梅,这位1960年代的大学生、退休前的企业总工不由长叹:人老了,没用了,连房子都租不到了。
王梅的阅历并非个例。此前有媒体报道,多家中介公司约束晚年人合租或独立承租、约束白叟同住,合租的年岁红线低至四十岁,六十岁以上更是租不到房。11月中旬以来,凤凰网造访了坐落北京数十家房产中介门店,以帮家里白叟租房的名义问询。其间约三成中介说到,“60/65岁以上就很难租房了”。
事关高龄白叟租房的胶葛作业近年来也时有发生。数月前,上海市榜首中级人民法院审理了一同房东回绝向租客交房的案子,其原因正是待入住人中有一位94岁、日子不能自理的白叟;2019年,济南一房东在得知租户和年近九十岁的父亲同住后勒令他们搬离,并擅自给房子断水断电,乃至在租户不在家时带人撬门、换锁。关于这两起案子,法院均断定房东违约,但这并不能改动白叟租房难这一实践。
相似现象不只出现在我国。依据日本疆土交通省的查询,在这个全球老龄化水平(老龄化率达29.3%)最高的国家,66%的房东不乐意租房给白叟。我国也已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,租房难或将成为一个遍及的晚年困境。
交际渠道上,一位90后女生叙述了自己为60多岁的爸爸妈妈租房一再受阻的阅历。谈论区里,不少人表明家里白叟遇到过相似的作业;也有年青网友不由得吐槽自己遇到的五十多岁的合租室友,“天天外放抖音,不爱洁净,还没有鸿沟感”。一条悄悄的感叹淹没在八百多条谈论中——“唉,人人都会老的啊”。
那时她有一套一居室在租借,有天中介带着一对白叟来看房。爱人俩是退休中学老师,碰头时穿戴旧式衬衫和长裤,头发梳得整整齐齐,说话不疾不缓,严佳心生好感。但一问年岁,65和68,她犹疑了。再问两人的身体状况,得知坐在面前的叔叔有心脏病,阿姨有高血压。严佳的笑脸僵住了。
“咱们看到晚年人就知道成不了。”在成都做过半年房产中介的付婷说。她触摸过十多个前来咨询租房的六十岁以上白叟,没有做成一单。遇到有意租房的白叟,有的房东会细心问询对方的身体状况,更多的人则是“一听到年岁直接就回绝了”。
据付婷调查,房东不乐意租房给白叟的原因约为四类。其间前三类是:觉得晚年人作业多,欠好交流;忧虑白叟记忆欠好,煮饭忘关火,出门忘锁门;怕白叟在屋里磕了、摔了,自己要担责任。
一位房东在网上记录了她回绝一位带着七十岁母亲同住的租客的事。忧虑之一便是,假设白叟在家里摔倒了,以为是地板砖太滑导致,要求补偿怎么办?在谈论区,另一位网友写道,曾将房子租给一位七十岁、体弱多病、子女在国外的白叟。入住后,白叟整日微信联络他,什么钥匙丢了,不会网购天然气,该灭蚊虫甲由了……令他不胜其扰。
如此种种,都抵不过第四类忧虑——付婷说,房东最忌讳的仍是白叟在自己家里逝世,几百上千万的房子变“凶宅”。凤凰网触摸的一位中介说,他地点门店担任的片区就出过这样的事。七十多岁的白叟因心脏病猝死在租借屋里,本来租五六千元的房子在那之后只能挂牌两千多。这件事传开后,那一片的房东纷繁找来,清晰提出不租给60岁以上的人,有的房东还慎重地在合同里特别附加一条,“假设租户在寓居期间发生意外,陌生成果自负,并有必要承当由此给房东带来的卖房丢失”。
严佳和老爱人租客碰头的当晚,种种或许的费事和成果也在她脑海里跑马式地过了几轮。来日,她仍是经过中介决然回绝了这对老夫妻。后来房子空置了两个月,直到本年七月底迎来了一位二十多岁的茕居女生。
偶然想起那对和她爸爸妈妈年岁相仿的老爱人,严佳心里总有些欠好受。仅仅她有着无法但实践的理由:她家曾有一套方位和装潢都很好的房子,后来急用钱想卖,但就由于她姥爷住在那里时由于癌症逝世,迟迟找不到买家,终究降价将近一半才卖掉。
“我国人都介意这种事,没办法,”严佳说,“租房给白叟有额定的危险,没有额定的收益。很实践的问题。”
我国有句老话,“七十不过夜,八十不留饭”。让付婷唏嘘的是,对白叟的种种轻视和忌讳是如此遍及、如此深,有时乃至来自白叟的子女。
上一年冬末的一天,一个中年男人推着一位坐轮椅的白叟走进她作业的中介门店,称想要给母亲租房。白叟八十多岁,看起来十分捆绑,穿戴一身黑赤色的棉衣棉裤,更衬得脸色昏暗。付婷问起租房的缘由,中年人支支吾吾,只说期望赶快租到房,钱不是问题。后来有经历的朋友告知她,或许是白叟病重,活不了多久了,儿子不想母亲死在自己家里,就到外面租个房子。付婷听得咋舌。
毫无意外地,男人推着母亲绝望离去。偶然想起来那个死气沉沉的奶奶,付婷慨叹也焦虑:年青的时分买不起房,老了今后连租房都租不到,莫非只能一个人去住养老院?
或许这个假定仍是太达观了:假设连养老院也担负不起呢?
汹涌新闻的一篇谈论说到,在这类问题上,司法判定坚决不能“和稀泥”——“不然,看似在一同司法判定傍边照顾了所谓‘弱势集体’,实则是不合理地加剧了房东的担负,成果会导致租借的大门对更多的晚年人封闭”。
那么,人到晚年,为何租房?有这样需求的白叟有多少?就第五次我国城乡晚年人日子状况抽样查询的数据显现,2021年,我国晚年人中茕居和仅与爱人寓居的占59.7%;还有29.9%的晚年人没有产权归于自己或许爱人的居处。也便是说,在咱们眼力所及的规模里,近三分之一的晚年人没有一套归于自己的、可用来安度晚年的物理空间意义上的家。
孙鹃娟是我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健康学院、人口与开展研讨中心教授,在和凤凰网的对话中,她勾勒出了租房白叟的画像。
一类是活动白叟。孙鹃娟将其分为“老漂”和“漂老”两种——
前者指那些为支撑子女工作、照顾孙辈或治病养老而迁居到子女地点城市的白叟。当他们逐步习惯了大城市的日子,反观检验的养老条件显得落后而无法满意需求,这些白叟会想要留下,但出于不乐意跟子女长时刻住在一同或是居处空间手工等原因,他们就会考虑租房。
后者则指那些“在地变老”的人。他们在中青年时期来到大城市务工,但无力担负大城市的房价,到了必定年岁还在租房,不断搬迁,“漂着漂着就老了”。
65后唐磊便是一名典型的“漂老”。1994年,他和妻子从老家安徽来到北京打工,运营着一个修鞋配钥匙的小摊,一漂三十年。北漂日子的圆心是租借屋。这些年里他搬过四次家,到现在仍住在一间10平米的开间。“咱们白日都在外面,便是晚上回来睡一宿,差不多就行,条件好了也贵,不实践。”
孩子是唐磊节省的重要原因。大儿子的孩子本年刚出生,小女儿还在读大学,未来家里需求用钱的当地数不清。当年一同来北京的老乡们,这些年在北京知道的老伙计们,一大半都现已回了老家,但唐磊还想再多漂几年,“能挣就多挣点,好留给孩子们”。快要60岁的他,现在还没有由于年岁被房东回绝过。“真到了那一天,我也只能回老家,”唐磊顿了一下,又说,“在北京这么久,其实比在老家还了解了,真不乐意走啊。”
人口的搬迁活动叠加老龄化之下,活动白叟的数量正快速增加。《我国活动人口开展陈述2018》显现,2000年以来,我国晚年活动人口数量从503万人添加至2015年的1304万人,年均增加6.6%;一同期内,晚年活动人口在全国活动人口中的占比也从4.9%增加至5.3%。这一集体在一线和新一线城市中尤为杰出。依据2018年城市计算年鉴的数据,北京、上海、广州、深圳、武汉、西安六个城市的晚年活动人口均匀占总活动人口的12.8%。
孙鹃娟以为,还有一类白叟的租房需求与居处、社区的老化相伴相生。《我国人口普查年鉴-2020》显现,35%的我国家庭居处建于2000年曾经。在工业化和乡镇化进程较早的城市,“人老房也老”的问题特别凸显,无论是寓居条件仍是配套设备,都难以满意养老的需求。
以北京为例。依据《2023年北京晚年寓居需求洞悉陈述》,现在北京老旧高楼装备电梯标明缺乏25%,而一半的北京市晚年集体寓居在无电梯居处中,其间七成以上寓居在中高楼层。王梅和老伴便是这样,日常日子被爬楼严峻阻止,没有电梯的五楼是他们住了四十年的家,也是现在的捆绑。
“关于这些白叟来说,租房不是为了寻求多优胜的寓居环境,而是一种日子上的刚需。”孙鹃娟说。
养老观念的改变也催生了许多租房白叟。孙鹃娟谈到,跟着60后退休潮的到来,新一代白叟的受教育水平、自我意识和经济独立才能都更高、更强,会寻求更为独立的养老方法,而不必定只依托子女。别的,他们对日子品质的要求遍及更高,存在更多的瞬间性居处需求。
挤在一两千万人的特大城市里,租房白叟很少被看见,他们困在老化的居处里,困在异地养老的难题里,想为晚年寻得一处更便利日子的居处,却被租房的年岁红线卡住。这样的白叟其实离咱们并不悠远,回绝了白叟的严佳就在愧疚之余隐约后怕:
假设早些年她没有攒钱买下这处小房子,晚年颠沛流离的,会不会便是自己的爸爸妈妈,乃至是未来的她自己?
本年43岁的郑静日子在一个“双独家庭”——她和老公同龄,都是独生子女。他们是大学同学,结业后一同成为沪漂,斗争多年后总算在30岁时买下了一套上海的老破小,次年还生了女儿。日子的拐点来得忽然。五年前,郑静父亲中风后半边瘫痪,余生都要在轮椅上度过。她不忍有严峻颈椎病的母亲一人承当照护的辛劳,计划着把爸爸妈妈接到上海。
但爸爸妈妈住在哪儿成了难题。住自己家?老旧小区没有电梯,没有无妨碍通道,父亲住进来等同于坐牢。住养老院?她提起过一次,父亲用囫囵不清但嘹亮的声响剧烈地表达不满,加上她也不信任养老组织的照护质量,这个选项就此作罢。郑静和老公一策画,发现租房竟成为仅剩的一条路。
关于白叟租房的不容易她之前有过料想,但没料到会是这样的“阴间难度”。在这场长达三个月的战争里,她加了十几个中介的微信,每天下班后除了给孩子煮饭、陪孩子做作业,便是转遍上海看房。为了削减房东的顾忌,她提早联络好了保姆,后来还自动提出能够押一付六,即使周全到此种境地,依然被大部分房东“一眼拒”。终究她总算找到一套楼道口有残疾人坡道的房子,跌倒比预期中离她家要远,好歹爸爸妈妈有了能够满意日常日子的落脚之处。
日子还在继续。疫情之后,郑静这个“双独家庭”里四个白叟的身体都日薄西山。每次聊起未来给两边爸爸妈妈养老的计划,郑静和老公都觉得乌云盖顶。
为期35年的独生子女方针在2015年正式宣告完结,但留下了超越2亿人的独生子女集体。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郭志刚曾计算,像郑静这样的乡镇“双独家庭”将在2030年到达34.2%的最高标明,“独自家庭”则更多,将继续保持在近50%左右的高位上。父亲生病后,郑静实打实地仰慕起姑姑家的两个表姐——姑姑住院的时分姐妹俩能轮番陪床,互相安慰;家里有什么事两人都能够商议,有需求用钱的当地也能够一同分管。
郑静为爸爸妈妈奔波租房的困难,是独生子女养老压力的冰山一角。关于更多的榜首代独生子女来说,真实的检测行将到来。在《2023-2032:榜首代独生子女爸爸妈妈养老困境真实降临》一文中,南京大学特聘教授风笑天剖析以为:在2023-2032年,榜首代独生子女爸爸妈妈主体(80%左右) 的年岁规模将处于75-84岁,这意味着他们将跨过75岁的“失能拐点”,进入日子自理才能显着下降、别人照顾需求显着上升的时期——这是我国社会鄙人一个十年将面对的实践。
晚年公租房是办法之一。10月11日,民政部、全国老龄办发布《2023年度国家老龄工作开展公报》提出,辅导各地在公租房保证中对契合条件的晚年人予以优先配租。
现已迈入中度老龄化的北京,从2017年开端推出晚年公租房,室内设置有无妨碍设备和紧迫求助按钮,还有管理员和茕居高龄白叟“1对1结对子”;杭州公租房为70岁以上白叟供给了优先选房的福利;重庆在一些公租房社区里建立了养老服务中心、社区食堂等;挨近中度老龄化的广州,则在本年八月发布的公租房新政中清晰提出,关于一切成员均年满60周岁的请求家庭,其家庭收入和产业标准将放宽至政府发布标准的130%。
不过,这类保证房意在处理部分困难人群最基本的寓居需求问题,因而对白叟的年岁、户籍、经济条件都有着严厉约束,且在就医、便民等配套设备上仍相对单薄。
身为亚洲最早进入老龄化的国家,日本的做法或可作为参阅。假设你是一个日本白叟,面对租不到房的困境,“顺便服务型高龄者居处”是一个能够考虑的选项。这是日本政府从2011年起推出的一种专供高龄白叟寓居的自卖自夸化租借型居处。寓居其间,你能够享受到关照人员的全天侯轮班值守,出门治病也有护理人员伴随。到2023年1月,日本已有超越8000栋、总计28万户的顺便服务型高龄者居处,均匀入住率达89%。
不过这种居处的“入场券”,是交纳几十万日元的保证金加上均匀十几万日元的月费,在人均年收入四百多万日元的日本,这是一笔不低的费用。
回到我国。在孙鹃娟看来,要想真实处理白叟租房难的问题,并非单单标准租房自卖自夸就能够完成,底子在于消除房东关于危险的顾忌,而这需求完善养老服务和保证体系,是一个较为长时刻的进程。
——这恰恰是最无法之处:对每一个正在变老的个别来说,最有限的恐怕便是时刻。
在广州运营着一个家政团队的余霞,偶然会想起一位未曾谋面的白叟。上一年年头,白叟的孙女找到她,表明想要给九十多岁的奶奶雇一个住家阿姨,不过由于自己家里空间有限,计划在家邻近给奶奶和阿姨租个房子住。余霞也协助问询了几个中介,但他们一听到白叟的年岁就都回绝了。白叟的家人乃至提出,假设白叟真的在租借屋里逝世了,他们乐意赔付几个月的租金,但依然找不到房子。
后来白叟被送去了康养中心,这个家政订单天然也无疾而终。时刻一长,余霞也就渐渐忘了这件事,直到本年年中,她刷到白叟孙女发的朋友圈:奶奶逝世了,我很想她。
在问题得到体系性地瞬间之前,人与人之间的好心和同理心或许是为数不多的解法之一。在郑静接连受阻近三个月后,终究租房给她爸爸妈妈的是一个五十多岁、一向单身的姐姐。熟识今后郑静曾问过对方为什么乐意承受白叟做房客,她至今记住那个姐姐的答复——
“每个人都有老去的一天。我期望等我老了也能得到这样的协助。”
相关推荐